韩方普实验室长期从事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研究,利用野生基因进行小麦改良,对多倍体形成及染色体稳定、着丝粒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建立染色体研究技术体系(Guo et al. 2014, Plant Cell; Guo et al. 2016, PLOS Genetics; Yuan et al. 2015, New Phy)。 实验室利用从国外引进的小麦野生基因资源,系统进行小麦远缘杂交和抗性资源筛选工作(Wang et al. 2017, Plant J; Guo et al. 2015, JGG),2001年以早年创制的六倍体小偃麦为研究材料(Han and Li,1993,JGG),发现高抗赤霉病的新基因位于二倍体长穗偃麦草的第七同源群的染色体臂上(Fu et al. 2012, JGG)。从2011年开始,实验室全体成员齐心协力,连续5年采用花粉辐射技术建立近1000个易位系,从中发现81份高抗小麦赤霉病的易位系,经过回交转育和接种鉴定,获得27份稳定的抗性新材料,经过产量及品比实验后,于2017年在安徽省种植表现为田间赤霉病抗性稳定。这些农艺形状优良、赤霉病抗性达到和超过苏麦三号的新品系有望对我国及全世界小麦育种发挥重要作用。